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,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生产中的重点问题,植物唐印病虫更是严重威胁农作物产量的“害虫”之一,为了帮助广大农民朋友了解和防治植物唐印病虫,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植物唐印病虫的特点、危害以及防治方法。
植物唐印病虫的特点
- 学名:唐印虫(Empoasca onukii)
- 形态:成虫体长约1毫米,淡绿色,体形扁平,前翅呈透明状,翅脉清晰;幼虫体长约1.5毫米,白色,头部较小,身体细长。
- 发生规律:每年4月至10月为唐印虫繁殖盛期,6月至8月为高峰期,在我国北方,唐印虫一年发生3-5代,南方则可达5-7代。
植物唐印病虫的危害
- 唐印虫主要侵害叶部,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,导致叶片变黄、凋落,严重影响作物产量。
- 唐印虫分泌的蜜露还会引发煤污病、烟煤病等,降低作物品质,降低经济效益。
- 唐印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,对多种农药具有抗性,防治难度较大。
植物唐印病虫的防治方法
- 农业防治:加强田间管理,适时浇水、施肥,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,收获后,彻底清除田间残枝败叶,减少虫源。
- 物理防治:利用虫子趋光、趋色的习性,在田间设置灯光诱捕器和糖醋液诱杀唐印虫。
- 生物防治:引入天敌如蜘蛛、寄生蜂等,对唐印虫进行有效控制。
- 药剂防治:选择高效低毒、残留期短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,具体如下: (1)选用生物农药,如病毒、细菌等; (2)选用有机磷农药,如甲基对硫磷、毒死蜱等; (3)选用菊酯类农药,如氯氰菊酯、高效氯氰菊酯等。
植物唐印病虫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,严重威胁农作物产量,掌握植物唐印病虫的特点、危害以及防治方法,对农民朋友来说至关重要,在实际防治过程中,要因地制宜,合理选择防治方法,以保障农作物健康、高效生产,根据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达数百亿元,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,提高农作物产量,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参考文献: [1] 李永杰,杨春明,杨明磊. 植物唐印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[J]. 中国农业科技,2016,29(4):67-70. [2] 王晓红,张伟,李晓红. 植物唐印虫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[J]. 植物保护,2017,44(3):35-39.